分享成功

《我从哪里来》扬中百家姓氏探源(包姓)

包姓是中华姓氏之一,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。包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185位,现今人口约480多万,其中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。在当今姓氏排列中排在第104位。台湾排名第143位。



 源自风姓  


     源于风姓,出自远古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,《易经系辞》载: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;《史记》载:伏羲至淳厚,作《易·八卦》;《汉书》载:伏羲为三皇之首;《百家姓》载:伏羲氏后裔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;《路史》载:包羲后裔有包氏。据《路史》载:“包牺(即伏羲)后,有包氏。”伏羲制八卦,教民捕鱼、畜牧,以充庖厨,故又名包牺或包羲。《帝系谱》载:包羲太昊伏羲氏娶任姒邑有蟜氏女,登少典妃位,名附宝,封号少典,生炎帝神农,黄帝轩辕,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;《路史》载:包羲后裔有包氏,以氏称姓为包姓。

  源自  


     《通志氏族略》云:“楚大夫申包胥后,以字为氏。”春秋时,楚国大夫棼昌包胥,封邑在申,故称申包胥,子孙以他的字为氏,故称包氏。

 源自姓  


     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丹阳包氏,其先泰山鲍氏也。避王莽乱,去鱼为包。”由鲍改包。

  源自他族改性  


    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,自言闻包侍制(即包拯)为朝廷忠臣,乞赐姓包;金时女真人有此姓;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者;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姓;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,汉姓为包;今瑶、彝、土家、东乡、回等民族均有包姓。

 源自蒙古族  


    源于包姓孛儿只斤(包尔炽君)氏族,《绎史》引《世本》原著世系表载:包羲后裔蒙国豕韦,《帝系谱》载: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蒙国包豕韦,世为东蒙主。《夏史初曙》《东北民族史略》载蒙国豕韦北迁入北狄称蒙兀(鲁斯)室韦。《魏书》称木骨失韦。《北史》为高车没歌乞袁部钵室韦。《隋书》译没歌部钵室韦。新旧《唐书》称蒙兀室韦,《蒙古族通史》载:蒙兀室韦乞颜部包·铁木真成吉思汗兼并北方各部为蒙古族,蒙古族包姓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,约380万人,为包姓主干,蒙古族第一大姓。
   成吉思汗后裔元朝时镇守各地,明初一部分融入汉族回族藏族白族朝鲜族东乡族等各民族中。

 源自满族  


     源于满族。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康熙帝平定蒙古察哈尔后,把察哈尔蒙古贵族包姓分配满蒙各部为奴,形成满族包姓。







云阳孝肃堂包氏原籍和迁居扬中及其繁衍分布  


     云阳孝肃堂包氏相关信息采集自扬中市档案馆藏《孝肃堂包氏族谱》该族谱系木活字本,存旧谱 15 ,先后续修 11 ,最后一次重修于 1922 新谱 ,修于 2015 年。该族谱记录了云阳孝肃堂包氏始祖令仪公一脉在 扬中的繁衍。据《孝肃堂包氏族谱》旧谱木活字本记载,云阳孝肃堂包氏出自申氏。申氏名包胥(约前 540—前 450),又称王孙包胥,春秋时楚国大夫,与伍子胥交好。楚昭王十年(前 506),吴王破楚入郢。申包胥自请赴秦,求秦哀公出兵救楚。初未获允,乃七日不食,哭于秦廷。哀公为之感动,发兵车五百乘前往救援,驱走吴兵,收复郢都。申包胥归郢后,楚昭王封包胥于申地(今上海市一带),其后人用他的名号为姓,尊申包胥为包姓始祖。云阳孝肃堂包氏尊包拯父亲令仪公为始祖。令仪公(9651033),字肃之,原籍庐州,咸平年间进士及第,授朝散大夫,分帅南京上护军,历任刑部侍郎。生二子,包拯、包持。包拯(9991062),字希仁,天圣五年(1027)登 进士第,累迁监察御史,历任三司户部判官,京东、陕西、河北路转运使。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、知谏院,授龙图阁直学士、河北都转运使,历权知开封府、权御史中丞、三司使等职。嘉祐六年(1061),任枢密副使。因曾任天章阁待制、龙图阁直学士,世称“包待制” “包龙图”。嘉祐七年(1062 )逝 世,年 64 岁。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孝肃”,后世取其谥号为名,称“孝肃堂”有《包孝肃公奏议》传世。《云阳包氏四修族谱序》中记载稽包氏始迁祖子富公,原系大宋令仪公文拯公忠烈贤臣之后裔,本籍河南,迁居苏州府崇明县西沙道安乡,就传包因避燕君之虐,遂过都越国,历陌 度阡,爰及包港桥。公曰“斯地化醇俗厚,犹有先王仁政之遗风焉,可筑室而居此,今业已十余世矣。” 由此可知,云阳包氏始迁祖包子富是宋朝包令仪(包拯父亲的后裔。据谱载,包令仪第 世包煜迁常州,第 15 世包让迁崇明,第 16 世包子富在明朝燕王之时避乱迁居云阳(今丹阳)包港桥,其后裔至今已传至 20 余世。
    《孝肃堂包氏族谱》(新谱修于 2015 记录了云阳孝肃堂包氏迁云阳始祖子富公(江北包家桥支派一脉在扬中的繁衍。据谱载,云阳始祖子富公是令仪公第 16 世孙,第 17 世贵公,第 18 世永吉公,第 19 世思德公,第 20 世璠公,第 21 世景鹢公,第 22 世元十二公,传至第 23 世文魁公时迁至太平洲。根据文魁公 生殁年限(16621750)推算,云阳孝肃堂包氏文魁一脉在康熙至乾隆年间迁居扬中,至今已有 300 多年。另据族谱年表中记录,江北包家桥支派第 19 世思善公生子清公,清公生 四子,长子世椿、次子世槐、三子世相、四子世运。世槐(15771639)葬太平洲西字七圩东北向。第 20 世爱公长子世钧(15871628)葬细民洲廿二圩东北向。爱公次子世诚(15901649)葬太平洲西字七圩卯山酉向。英洲夹港迁连万洲支派第 20 世琨公长子景鹏(15821653)移葬太平洲老廿一圩北戕岸外塌艮山坤向。由此推断,云阳孝肃堂包氏子富公一脉迁扬支派大致有江北包家桥支 派和英洲夹港迁连万洲支派,在第 21 世时就已有迁居扬中的散户。另据包氏第 32 世包智凡(现居扬中)口述,其家族在第 29 (“仁”字 辈)时搬迁至太平洲。云阳孝肃堂包氏子富公一脉在扬中生齿日繁,繁衍生息,已传至“长”字辈,主要居住在新坝、开发区年丰、油坊邻丰、会龙、新华、 三茅东方,以及八桥、西来等地。

 云阳孝肃堂包辈分排序


    云阳孝肃堂包氏子富公一脉字派如下仁义礼智信,雍熙福泽长,平安吉庆春,尊学利贞昌。


  注:有关扬中包氏迁徙来源、繁衍分布、辈分排序、名人传记、祠堂历史、家规家训等详情,请查阅扬中民俗文化研究会编写的《我从哪里来》专著及其续编,书中有详细介绍。如需查询或购买,请到扬中家谱馆。


*     *     *     *     *     *     *     *




请扫码关注扬中民俗文化研究会

  扬中市民俗研究会创建的扬中家谱馆是一所民间家谱藏品展示馆,坐落于大全路3号江苏海航电气集团厂区内,馆舍面积600多平方米,目前收藏新老家谱200多部,近2000卷,涉及100多个姓氏,还收藏有部分古老的谱牒木刻雕版。  

来源:扬中市民俗文化研究会

支持楼主

4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1844 回复 3
举报
全部评论
  • 默认
  • 最新
  • 楼主
  • 人之初 LV15 宰相
    2楼
    1、源于风姓,太昊后裔。
    2、源于满族,汉化姓包。
    9-27 17:10
    回复
  • 严娟 LV9 婉仪
    3楼
    姓包的可以收藏哟!点赞!
    9-28 08:03
    回复
  • 茯苓 LV15 贵妃
    4楼
    学习姓氏来源有意思。
    9-28 08:15
    回复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最热本地圈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吴桂芳

    7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心意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多来云梦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人之初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人之初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人之初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人之初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人之初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心意

    6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开心每一天

    6
热点推荐

安装应用

随时关注身边时事,认识有趣的人

免费下载扬中本地头条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