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桥著名乡土美食“榻耙㴭一锅鲜”,背后还有这故事~
传说,有一个天上下凡的仙女与永兴村的一个男子结为夫妻,后来被天上的天兵天将发现,下凡来捉拿仙女。在与仙女的打斗过程中,一位天兵把他的武器榻耙落入此地,就形成了一个榻耙形状的㴭。
这个美丽的传说,说的就是八桥镇永兴村胜利5组一个因长江泥沙长期冲击而形成的天然河塘,因其形似农民翻晒谷物的农具“榻耙”,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之为“榻耙㴭”。
绿树成荫、波光粼粼、野花盛开、游人垂钓......这是小编走进榻耙㴭看到的景象。然而,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这里却是村民不愿多提及的“一湾死水”。
“以前因为干旱、雨涝灾害频发,长期下来,榻耙㴭就形成了水涝,周边的农田经常绝收,农民叫苦不迭。”永兴村退休老教师祝瑞银回忆道,“为消除水患,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,政府就组织农民开田围堤,对榻耙㴭的水患进行综合治理。”
通过治理,使“榻耙㴭”东接思议港、西连虹桥支港,㴭堤高于田面2米,形成了通江联港、相互贯通的水系,占地面积也从原来的80多亩扩大成现在的200亩。
“榻耙㴭”从此成为一座人造水库,涝能排、旱能灌,周边几百亩农田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,每年还能捕捞到几万斤水产。永兴村著名乡土美食“榻耙㴭一锅鲜”就是捕捞㴭里的田螺、河蚌、河虾等食材烧制而成的,并在今年八桥镇“醒春”文化美食节上获得了一等奖。
过去的“一湾死水无人近”变成了现在的“一池活水众人戏”,为进一步造福附近百姓,永兴村现任党委书记施大年决定对榻耙㴭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,以生态水系带动生态振兴。
目前,永兴村正在搭建水上舞台,今年将在此启动“家和㴭美”农民艺术文化年,健身步道、休闲栈道也在同步建设中,“水清和畅、岸绿景美”的水域生态逐渐显现。
“把榻耙㴭打造好后,时下流行的露营烧烤等一些娱乐活动可以在这里实现,这里不仅仅成为名副其实的‘绿岸’,也是周边村民休闲散步的亲水景观带,更是永兴村村民为之骄傲的‘母亲河’。”施大年说。